媒体视角

您的位置:首页  > 学校动态 > 媒体视角
媒体视角 | 谭京: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| 省百名师风采
  发布时间:2023-06-16 浏览数:

640.jpg


谭京,中共党员,倡导浸养美育,初中音乐高级教师,广东省中小学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初中文科名教师项目培养学员。



►►►

荣誉奖项



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,广东省骨干教师,广东省优秀音乐家,惠州市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,惠州市基础教育“头阵计划”卓越教师“1+N”初中音乐团队领头人,惠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者人才库成员,惠州市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官,惠州爱乐合唱团驻团指挥,惠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,惠城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。


荣获多项声乐类比赛金奖和优秀指挥奖,指导学生多次荣获艺术类比赛金奖。曾获“广东省2019年度音乐教育十佳教师”“惠州好人”“惠州市优秀教研工作者”“惠州市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”“惠州市音乐成果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

因音乐教学成果突出,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代表我国出访英国、文莱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。2018年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“丰收中国.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的独唱演出。多个讲座、多节微课在“学习强国”“南方+”“惠眼”“今日头条”等平台推广发布,创作的多首原创声乐作品均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推广发布。惠州市电视台为报道其先进事迹做了两期专访《嘹亮的音乐人生——惠州市优秀教研工作者谭京》《谱大爱乐章——讲台就是最生动的舞台》。




►►►

研修成果



一、参与了教材与专著的编写


1.广东省义务教育地方教材《走进岭南文化》编委;


2.《情思课程的操作于案例——以情思教育团队战“疫”融课为例》副主编;


3.《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基于课堂观察提升音乐教师PCK》编委。


二、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课题


1.主持广东省中小学“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”专项科研项目课题《“共感”体验式学习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》(编号:BQW2021JCW030);


2.参与十三五省级重点课题《基于课题观察提升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PCK能力的实践研究》(编号:2019ZQJK036),排名前三。(已结题);


3.主持市级课题《惠州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探索与研究》(编号:2012pyjhkt18)(已结题);参与惠州学院音乐学院课题3项。


三、发表多篇论文


1.2021年,论文《浅析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》在《百科论坛》2021年第5期03上发表;


2.2021年,论文《基于中小学音乐课堂观察中观察量表的设计与运用》在《广东教学报》2022年2月21日第3859期上发表;


3.2022年,论文《“浸润式”教学:让音乐学习走向深度——以湘艺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《生死不离》歌唱教学为例》在《新课程评论》4月期刊上发表;


4.2022年,论文《“浸养美育”,向“美”前行》在《师道》第397期上发表。


四、开设微信公众号


开设微信公众号“谭京浸养美育工作室”。




►►►

教学思想



“浸养美育”


教学思想(思想体系):浸养养育

教学主张(内在观念):联觉浸润

教学风格(外显表现):浸心润美

教学路径(达成策略):情思行融生


浸养美育:浸润、滋养之意。内涵是教育中的心灵成长、品格塑造和生命绽放的美育之花,需要以爱育爱、以美育美的无痕细养、濡养。学生高尚情操、优秀品格的生长培育,核心方式是境脉化学习下的生命滋养,而不是靠呆板说教和生硬灌输,“浸养美育”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深层次的学习心流状态。 


在“浸养美育的”理念下,凝练形成“联觉•浸润”的音乐教学主张,呈现出“四动•五心”为基础的“浸心润美”为特点的鲜明的教学风格。音乐学科的本质是美育艺术,教师唯有浸心,即把自己的心和爱浸入到课堂实践之中,以爱育爱、以美育美,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人生润泽发展。


640.jpg



►►►

教育故事


浸养日记,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


题记:


浸养日记,就像是架在师生之间的桥梁,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,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,促使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和自主学习。


——谭京


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指在教育教学中,教师和学生在心灵上的远近关系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,师生的沟通交流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。


日记记录成长,尤其是生动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日记分享,可以进一步缩短与孩子们的心灵距离,让学生更信任老师,更爱课堂的学习。


开学以来,“浸养美育工作室”开始记录班级的各种成长故事以来,我发现孩子们更喜欢上音乐课了,也更喜欢跟老师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进步。每次跟老师交流,他们都有一种期待,期待老师发布的“日记分享”。


今天,要分享的是18班孩子的故事。


每每想起18班的孩子们,想到他们可爱的样子,情不自禁,就会内心里有一种特别的幸福。


第三节课的下课铃声刚响没多久,18班的孩子就陆续冲了进来。最先冲进来的就是四手联弹的俩姑娘,翊方和思齐。


“老师,今天会播我们俩的视频给大家看吧?”


“当然啦,弹得那么好,必须播呀!”


“太好了,老师,需要要帮您吗?您是播公众号里面的还是用手机播?”


“我用微信传到电脑上吧,这样其他班的同学也可以欣赏你们的演出!”


“真的呀?老师您真好!”


我们一起欣赏四手联弹的视频,好快乐呀,孩子们看到她们俩笑场的瞬间,便哈哈大笑起来;看到她们俩的剪刀手,就笑得更加灿烂了,一边笑一边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

这就是分享的快乐,快乐在师生之间传递。


孩子们跟我在一起,会特别地放松,因为我不会给她们距离感。没有有距离不等于没有规矩,不等待随意,而是老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在教与学中的连通,是学生对老师信任的表现,是师生互相尊重的实践结果。


用写教学日记的方式,记录学生的成长故事,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沟通,敞开心扉,拉近师生彼此的心理距离,最终赢得孩子的爱与尊重。这是浸养美育探索中,又一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浸润成长典型案例。